2023年薄膜电容器行业市场需求现状与发展趋势整理
来源: | 作者:微信公众号 | 发布时间: 2024-04-11 | 17 次浏览 | 分享到:

01、薄膜电容器的定义和分类

    电容器是一种能够储存电能,并可在必要时放电的电子元件,与电阻器、电感器一起并称为三大被动元器件。将绝缘体(电介质)夹在两块平行的金属板(电极)之间就构成了一个简单的电容器。电容器直接影响各类电子设备的性能,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IoT设备、服务器、网络以及无线通信设备中。

    根据使用的材料和结构的不同,电容器可以分为陶瓷电容器、薄膜电容器、电解电容器等。其中,薄膜电容器是一种以塑料薄膜为电介质的电容器,具有无极性、高频损耗小(ESR低)、温度特性好、容量精度高、寿命长等特点,这使得其应用系统设计更简化、抗纹波能力更突出、在苛刻环境中使用更可靠。相较于陶瓷电容器与铝电解电容器,薄膜电容器凭借其耐压高、ESR低、温度特性好、寿命长等优势,适用于对稳定性、可靠性要求更高的场合。

    根据塑料薄膜材质的不同,薄膜电容器可分为聚乙酯(PET)、聚丙烯(PP)、聚苯硫醚(PPS)和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此前,通常使用小型化、廉价的PET作为通用材料,在高频、大电流的应用领域则使用具有优良高频特性(低ESR)的PP。PP具有高安全和高耐湿性的特点,随着PP薄膜电容器小型化技术的发展,PP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PPS和PEN具有高耐热性,应用于表面贴装型薄膜电容器。PEN的电器特性接近于PET,PPS则接近于PP。


02、薄膜电容器的主要应用领域

    薄膜电容器应用场景已从传统家电、照明、工控、电力、电气化铁路领域拓展至新能源汽车、风电、光伏等新兴行业。以下是几个主要应用领域的简要介绍:

    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新型动力系统,部分或全部使用新型能源作为动力来源,具有节能和环保特点的汽车。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BEV)、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燃料电池汽车(FCEV)等。新能源汽车上薄膜电容器的功能包括直流支撑(DC-Link)、EMI滤波、功率因数校正(Passive PFC)、缓冲/谐振(Snubber/Resonant)。新能源汽车上薄膜电容器的单车价值量约为450元,是薄膜电容器最重要的需求端。

    风电:风电是指利用风力驱动风力发电机组转动,将风能转化为电能的一种可再生能源。风力发电机组主要由风轮、发电机、变速箱、塔筒、控制系统等部分组成。风力发电机组中薄膜电容器的功能包括直流支撑(DC-Link)、输入/输出滤波、逆变系统缓冲电路等。风力发电机组中薄膜电容器的单机价值量约为2.7万元/MW,是薄膜电容器的另一个重要需求端。

光伏:光伏是指利用太阳能光伏效应,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一种可再生能源。光伏发电系统主要由太阳能电池组件、光伏逆变器、支架系统、控制系统等部分组成。光伏逆变器中薄膜电容器的功能包括直流支撑(DC-Link)、输入/输出滤波、逆变系统缓冲电路等。光伏逆变器中薄膜电容器的单机价值量约为4.5万元/MW,也是薄膜电容器的一个重要需求端。


2023年薄膜电容器行业市场需求现状

01、全球市场需求

    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薄膜电容器市场规模约为164.0亿元,同比增长约8.1%。其中,中国市场规模约为100.0亿元,占全球市场份额的61%左右,仍然是全球最大的薄膜电容器生产和消费国。预计2023年全年全球薄膜电容器市场规模将达到263.0亿元,同比增长约15.8%。其中,中国市场规模预计达到157.8亿元,占全球市场份额的60%以上。全球市场需求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有:

    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增长:随着全球对节能减排和碳中和的政策推动和消费者认知提升,新能源汽车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根据尚普咨询集团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保持强劲增长,销售量达到1082.4万辆,同比增长61.6%。中国市场占据了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售量的63.6%,达到688.4万辆。新能源汽车是薄膜电容器最重要的需求端,单车价值量约为450元。

    风电和光伏市场稳步增长:随着国家对可再生能源的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增长,风电和光伏市场保持稳步增长。根据尚普咨询集团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风电和光伏新增装机容量分别达到77.6GW和240GW,同比增长约-17%和69%。预计2023年全年全球风电和光伏新增装机容量将分别达到120GW和268GW,同比增长约54%和12%。2022年全球风电和光伏累计装机容量分别为923GW和1185GW,占全球电力总需求的比例分别为6.2%和8.7%风电和光伏是薄膜电容器的另外两个重要需求端,单机价值量分别为2.7万元/MW和4.5万元/MW。

    其他领域需求稳定:除了新能源汽车、风电和光伏等新兴行业外,薄膜电容器在传统的家电、照明、工控、电力、电气化铁路等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这些领域的需求相对稳定,随着经济的恢复和技术的进步,预计2023年也会有一定的增长。


02、中国市场需求

    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薄膜电容器市场规模达121亿元。其中,新能源汽车用薄膜电容器市场规模达13.14亿元,同比增长约42.5%;风电用薄膜电容器市场规模将达20.61亿元,同比增长约15%;光伏用薄膜电容器市场规模将达25.44亿元,同比增长约20%;其他领域用薄膜电容器市场规模将达61.81亿元,同比增长约5%。

    预计2023年全年中国薄膜电容器市场规模将达300亿元。其中,新能源汽车用薄膜电容器市场规模将达92亿元;风电用薄膜电容器市场规模将达18.5亿元;光伏用薄膜电容器市场规模将达9.2亿元;其他领域用薄膜电容器市场规模将达180.3亿元。

    中国市场需求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有:

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增长:随着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支持和消费者认知提升,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根据尚普咨询集团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保持了高速增长的势头,全年销量达到了688.7万辆,同比增长了93.4%,占整个汽车市场的25.6%12。预计2023年全年,随着新能源汽车政策的进一步落实和市场的持续拓展,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突破1000万辆,同比增长约45%。新能源汽车是薄膜电容器的主要需求方向,单车价值量约为500元。

 风电和光伏市场稳步增长:随着国家对可再生能源的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增长,中国风电和光伏市场保持稳步增长。根据尚普咨询集团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风电新增装机容量约为60GW,同比增长约11.2%;预计2023年全年中国风电新增装机容量将达到63GW,同比增长约5%。2022年,中国光伏新增装机容量约为60GW,同比增长约28.1%;预计2023年全年中国光伏新增装机容量将达到66GW,同比增长约10%。风电和光伏是薄电容器的另外两个重要需求端,单机价值量分别为2.7万元/MW和4.5万元/MW。

其他领域需求稳定:除了新能源汽车、风电和光伏等新兴行业外,薄膜电容器在传统的家电、照明、工控、电力、电气化铁路等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这些领域的需求相对稳定,随着经济的恢复和技术的进步,预计2023年也会有一定的增长。


薄膜电容器行业发展趋势

01、行业竞争格局

    薄膜电容器行业竞争格局相对稳定,主要生产企业有安徽铜峰电子、厦门法拉电子、南通江海电容器公司和航天彩虹无人机股份有限公司等。其中,安徽铜峰电子和厦门法拉电子是国内最大的两家薄膜电容器生产企业,占据了国内市场的70%以上份额。以下是这四家企业的简要介绍:

安徽铜峰电子:成立于1992年,是国内最大的薄膜电容器生产企业之一,主要产品包括聚丙烯薄膜电容器、聚酯薄膜电容器、金属化聚丙烯薄膜等。公司拥有自主研发的PPS(聚苯硫醚)薄膜技术,是国内唯一能够量产PPS薄膜电容器的企业。公司在新能源汽车、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等领域拥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和客户认可度。

    厦门法拉电子:成立于1997年,是国内最大的薄膜电容器生产企业之一,主要产品包括聚丙烯薄膜电容器、聚酯薄膜电容器、金属化聚丙烯薄膜等。公司拥有自主研发的PEN(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技术,是国内唯一能够量产PEN薄膜电容器的企业。公司在新能源汽车、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等领域拥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和客户认可度。

    南通江海电容器公司:成立于1998年,是国内较大的金属化聚丙烯薄膜生产企业之一,主要产品包括金属化聚丙烯薄膜、金属化聚丙烯自愈型交流/直流滤波电容器、金属化聚丙烯自愈型交流/直流支撑电容器等。公司在新能源汽车、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等领域拥有一定的市场占有率和客户认可度。

    航天彩虹无人机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是国内较大的金属化聚丙烯薄膜生产企业之一,主要产品包括金属化聚丙烯薄膜、金属化聚丙烯自愈型交流/直流滤波电容器、金属化聚丙烯自愈型交流/直流支撑电容器等。公司在新能源汽车、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等领域拥有一定的市场占有率和客户认可度。


02、行业发展趋势

    薄膜电容器行业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高性能化:随着新能源汽车、风电、光伏等领域对薄膜电容器的性能要求不断提高,薄膜电容器的高性能化成为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高性能化主要体现在耐压高、ESR低、温度特性好、寿命长等方面。为了提高薄膜电容器的性能,需要不断优化设计结构、提高制造工艺、开发新型材料等。

    小型化:随着新能源汽车、风电、光伏等领域对薄膜电容器的体积要求不断提高,薄膜电容器的小型化成为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小型化主要体现在尺寸小、重量轻、容量大等方面。为了实现薄膜电容器的小型化,需要不断提高介质材料的介电常数、降低金属化层的厚度、缩小引线间距等。

    智能化:随着新能源汽车、风电、光伏等领域对薄膜电容器的智能要求不断提高,薄膜电容器的智能化成为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智能化主要体现在具备自诊断、自修复、自适应等功能,能够实时监测和调节电容器的工作状态,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为了实现薄膜电容器的智能化,需要不断集成传感器、控制器、通信模块等。


行业面临的主要挑战

01、核心材料PP膜供应紧张和价格上涨

    PP膜(聚丙烯)是制造高性能薄膜电容器的关键原材料,目前国内PP膜产能相对不足,主要依赖进口。由于新冠疫情影响,国外PP膜供应商出现生产中断或减产,导致PP膜供不应求,价格大幅上涨。这给国内薄膜电容器企业带来了较大的成本压力和供应风险。据尚普咨询集团数据显示,2020年PP膜的平均进口价格为每公斤15.6美元,同比上涨约30%;预计2023年全年PP膜的平均进口价格将达到每公斤18.0美元,同比上涨约15%。

    为了缓解PP膜的供应紧张和价格上涨的影响,国内薄膜电容器企业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加强与国外PP膜供应商的合作,提前签订长期合同,保证供应量和价格的稳定性。

    加大对国内PP膜生产企业的支持,促进国内PP膜产能的扩张和技术的提升,降低对进口PP膜的依赖。

    开发替代材料,如PEN、PPS等,提高薄膜电容器的材料多样性和适应性。


02、新能源汽车、风电、光伏等领域对

薄膜电容器的技术要求不断提高

    新能源汽车、风电、光伏等领域是薄膜电容器的主要需求端,也是行业的主要增长点。随着这些领域的技术进步和市场竞争,对薄膜电容器的技术要求也不断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耐压高:新能源汽车、风电、光伏等领域对电力系统的功率密度和效率有较高的要求,需要使用高压电路。这就要求薄膜电容器具备高耐压能力,能够在高压环境下稳定工作。目前,国内外主流的薄膜电容器耐压一般在1.5kV~3kV之间,未来有望达到5kV以上。

ESR低:新能源汽车、风电、光伏等领域对电力系统的损耗和发热有较高的控制要求,需要使用低ESR(等效串联电阻)的电路。这就要求薄膜电容器具备低ESR能力,能够在高频环境下减少损耗和发热。目前,国内外主流的薄膜电容器ESR一般在10mΩ~20mΩ之间,未来有望降低到5mΩ以下。

温度特性好:新能源汽车、风电、光伏等领域对电力系统的温度稳定性有较高的要求,需要使用温度特性好的电路。这就要求薄膜电容器具备温度特性好的能力,能够在宽温环境下保持容量稳定。目前,国内外主流的薄膜电容器温度范围一般在-40℃~105℃之间,未来有望扩展到-55℃~125℃以上。

寿命长:新能源汽车、风电、光伏等领域对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有较高的要求,需要使用寿命长的电路。这就要求薄膜电容器具备寿命长的能力,能够在苛刻环境下持久工作。目前,国内外主流的薄膜电容器寿命一般在10年~20年之间,未来有望延长到30年以上。

    为了满足新能源汽车、风电、光伏等领域对薄膜电容器的技术要求,国内薄膜电容器企业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加强技术研发,不断优化设计结构、提高制造工艺、开发新型材料等,提升薄膜电容器的性能指标。

加强与下游客户的合作,及时了解市场需求和技术动向,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加强品牌建设,提高产品质量和信誉,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